抑郁症:吃药会让人变傻吗?
全球范围内,抑郁症被列为非致命健康损失的最大“贡献者”之一,其呈现“四高二低”特点(高发病、高复发、高负担、高自杀、低识别、低就诊)。
至今,人类对抑郁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,其发病机制复杂,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、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导致,通常与性别、遗传因素、社会环境影响、早年创伤经历、疾病和药物有关。
随着神经科学与脑科学的发展,人们发现我们的情绪并非是单纯的心中想不开导致,20世纪中叶,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科学进步时代。抑郁症的研究出现了革命性变化:研究人员收集并解剖了一些抑郁症自杀者的脑部标本,通过显微镜看到大脑内三种神经递质(血清素即5-HT、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)的浓度低于常人。由此确定了一个研究方向:寻找抑郁症和这三种神经递质浓度之间的对应关系。
比如,5-HT掌管情感、欲望、意志;去甲肾上腺素提供生命动力;多巴胺传递快乐。
可就算这样,大家对于抗抑郁药物还是多少有抵触心理,害怕就像毒药一般,今天我就结合自己所学与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。
精神科药物会上瘾吗?听人说吃了就不能停,要吃一辈子?
有些人听说在抑郁康复的时候不能一下子断药,很多时候会有些戒断反应,以至于认为好像抗抑郁药就像毒品一般会上瘾。
其实这是一个不科学的说法,大家身边常见到高血压,糖尿病人对吧。如果人体的器官功能退化了,修不好了,古时候没办法,很可能导致死亡。但是现在有办法了,器官坏了,还可以靠药物维持。血压降不下来,那么上降压药;胰岛素分泌不足,那么补充胰岛素;再夸张一点,心脏不能正常跳了,装起搏器。
有时候在你痛苦的时候,你还是需要一些药物的帮助,这并不代表抗抑郁药物就会让人上瘾,只是你目前大脑缺少这些神经递质,药物是一个助力作用。
哪怕有时候就算你需要长期吃药,这也不代表是因为抗抑郁药物导致让你上瘾的,只是你身体需要罢了。
会有副作用吗?
关于副作用的问题,可能也是很多人纠结要不要服药的一个原因。
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,任何药物哪怕感冒药都有副作用,而且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人身上,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,有的人反应平静一点,有的人反应剧烈一些,医生没办法提前保证,你跟这个药物的反应,是平静还是剧烈。
但是有一点,相比药物的一点副作用,抑郁症的痛苦才是真的难受,为了早点好起来,还是听医生建议比较好。
我要吃多久的药,什么时候可以不吃了?
抑郁在你的脑子里,现代科学还没有能够量化这个指标,要吃药吃多久。
所以一切都在试错的过程中,出于保护你的角度,医生会一颗一颗给你加药。有时候如果副作用明显,医生会一点点给你调整,所以前期保持和医生的沟通非常关键,也非常重要。
当药物在你身体中开始适应后,副作用也基本没了,于是,真正的治疗开始了。
所以,你可能听到很多病人抱怨吃药效果,只有副作用,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问一下他是不是规范用药了,还是吃了一两天,一两周就不吃了。
一般服药都需要有足量足疗程的一个过程的。
能不能不吃药,就做心理咨询可以吗?
无论是伦理还是法律要求,在抑郁很严重的时候,你都要先寻找精神科医生的帮助。
在抑郁最严重的时候你还是要先询问一下医生的建议,有时候痛苦难耐的时候,心理咨询的帮助是有限的,药物在急性期帮助下稳定了你的情绪,然后再通过心理咨询完善认知和性格,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。
你也可以这用药的同时,和咨询师谈你的这些感受,这会有助于你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。药物和心理咨询结合的效果,也许是最好的。
最后想说,放宽心,精神疾病不是不治之症,就算有些症状不能消除,也可以带病生存几十年,症状本身就是我们的一部分,而是为了让人更舒服和谐的适应生活,我们学会与症状和谐相处就好。